-
  • 热门搜索: 服务合同 文学论文
  • 当前位置:ag旗舰厅官方网站-ag旗舰厅在线 > 范文大全 > 七号文库

    教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4篇)-ag旗舰厅官方网站

    栏目:七号文库 来源:网络 作者:红叶飘零 时间:2024-06-16 23:04:29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篇一

    (1)使学生正确理解组合的意义,正确区分排列、组合问题;

    (2)使学生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

    (3)通过学习组合知识,让学生掌握类比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组合的定义、组合数及组合数的公式;

    难点是解组合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下列思考问题,打出字幕。

    [字幕]一条铁路线上有6个火车站,(1)需准备多少种不同的普通客车票?(2)有多少种不同票价的普通客车票?上面问题中,哪一问是排列问题?哪一问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组合。

    [评述]问题(1)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种数,属于排列问题;(2)是从6个火车站中任选两个并成一组,两站无顺序关系,要求出不同的组数,属于组合问题。这节课着重研究组合问题。

    设计意图:组合与排列所研究的问题几乎是平行的。上面设计的问题目的是从排列知识中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字幕]1.排列的定义是什么?

    2、举例说明一个组合是什么?

    3、一个组合与一个排列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阅读回答。

    (教师活动)对照课文,逐一评析。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将所学的知识迁移过渡,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归纳概括 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承接上述问题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识。

    [字幕]模型: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如前面思考题:6个火车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价相同的车票,是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组合数: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称之,用符号 表示,如从6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评述]区分一个排列与一个组合的关键是:该问题是否与顺序有关,当取出元素后,若改变一下顺序,就得到一种新的取法,则是排列问题;若改变顺序,仍得原来的取法,就是组合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思索、记录。

    (教师活动)提出思考问题。

    [投影] 与 的关系如何?

    (师生活动)共同探讨。求从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排列数 ,可分为以下两步:

    第1步,先求出从这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

    第2步,求每一个组合中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学生活动)验算 ,即一条铁路上6个火车站有15种不同的票价的普通客车票。

    设计意图:本着以认识概念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思维层层被激活、逐渐深入到问题当中去。

    【例题示范 探求方法】

    (教师活动)打出字幕,给出示范,指导训练。

    [字幕]例1 列举从4个元素 中任取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

    例2 计算:(1) ;(2) 。

    (学生活动)板演、示范。

    (教师活动)讲评并指出用两种方法计算例2的第2小题。

    [字幕]例3 已知 ,求 的所有值。

    (学生活动)思考分析。

    解 首先,根据组合的定义,有

    其次,由原不等式转化为

    解得 ②

    综合①、②,得 ,即

    [点评]这是组合数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公式的选择。

    设计意图:例题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巩固知识,强化公式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反馈练习 学会应用】

    (教师活动)给出练习,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课堂练习]课本p99练习第2,5,6题。

    [补充练习]

    [字幕]1.计算:

    2、已知 ,求 。

    (学生活动)板演、解答。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全体学生参与训练,深刻揭示排列数公式的结构、特征及应用。

    (三)小结

    (师生活动)共同小结。

    本节主要内容有

    1、组合概念。

    2、组合数计算的两个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课本作业:习题10 3第1(1)、(4),3题。

    2、思考题:某学习小组有8个同学,从男生中选2人,女生中选1人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种学科竞赛,要求每科均有1人参加,共有180种不同的选法,那么该小组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题:

    在 的 边上除顶点 外有 5个点,在 边上有 4个点,由这些点(包括 )能组成多少个四边形?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五)课后点评

    在学习了排列知识的基础上,本节课引进了组合概念,并推导出组合数公式,同时调控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篇二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 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 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 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 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 前呼后应 (3)三线合一 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 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 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 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教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篇三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一)主要知识:

    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篇四

    1、结合实际问题情景,理解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学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并对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及分层抽样方法进行比较,揭示其相互关系。

    通过实例理解分层抽样的方法。

    分层抽样的步骤。

    一、问题情境

    1、复习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的概念、特征以及适用范围。

    2、实例:某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分别有学生名,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容量为的样本,怎样抽取较为合理?

    二、学生活动

    能否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为什么?

    指出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视力状况有一定的差异,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进行抽样不能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在抽样时不仅要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还要注意总体中个体的层次性。

    由于样本的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为100∶2500=1∶25,

    所以在各年级抽取的个体数依次是。即40,32,28。

    三、建构数学

    1、分层抽样: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更客观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按不同的特点分成层次比较分明的几部分,然后按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进行抽样,这种抽样叫做分层抽样,其中所分成的各部分叫“层”。

    说明:①分层抽样时,由于各部分抽取的个体数与这一部分个体数的比等于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

    ②由于分层抽样充分利用了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使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在各层抽样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所以分层抽样在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2、三种抽样方法对照表: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机抽样

    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相同的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

    系统抽样

    将总体均分成几个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

    在第一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

    分层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

    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3、分层抽样的步骤:

    (1)分层: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部分。

    (2)确定比例:计算各层的个体数与总体的个体数的比。

    (3)确定各层应抽取的样本容量。

    (4)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综合每层抽样,组成样本。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1)分层抽样中,在每一层进行抽样可用_________________。

    (2)①教育局督学组到学校检查工作,临时在每个班各抽调2人参加座谈;

    ②某班期中考试有15人在85分以上,40人在60-84分,1人不及格。现欲从中抽出8人研讨进一步改进教和学;

    ③某班元旦聚会,要产生两名“幸运者”。

    对这三件事,合适的抽样方法为

    a、分层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c、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d、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例2某电视台在因特网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2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表中所示:

    很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爱

    电视台为进一步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抽取6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应怎样进行抽样?

    解:抽取人数与总的比是60∶12000=1∶200,

    则各层抽取的人数依次是12.175,22.835,19.63,5.36,

    取近似值得各层人数分别是12,23,20,5。

    然后在各层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答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抽取“很喜爱”、“喜爱”、“一般”、“不喜爱”的人

    数分别为12,23,20,5。

    说明:各层的抽取数之和应等于样本容量,对于不能取整数的情况,取其近似值。

    (3)某学校有160名教职工,其中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某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分析:(1)总体容量较小,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都很方便。

    (2)总体容量较大,用抽签法或随机数表法都比较麻烦,由于人员没有明显差异,且刚好32排,每排人数相同,可用系统抽样。

    (3)由于学校各类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差异较大,所以应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分层抽样的概念与特征;

    2、三种抽样方法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推荐阅读:
    教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4篇)
    最新图书馆文明读者倡议书 图书馆文明行为倡议书(三篇)
    最新单位授权委托书格式 授权委托书格式 个人(15篇)
    2024年哈姆雷特教案高中(八篇)
    最新离婚协议书正规写法(五篇)
    top
    网站地图